2019年上海健康醫學院“三校生”考試大綱—生理基礎考試科目
一、考試內容
(一)緒 論
熟悉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
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
熟悉刺激和反應的概念,反應形式(興奮和抑制)。
掌握興奮性和閾值的概念及二者的關系。
了解閾下刺激、閾刺激和閾上刺激的概念。
了解體液、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的概念。
掌握內環境和穩態的概念并熟悉其生理意義。
熟悉人體功能調節的方式及其特點。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掌握正反饋和負反饋的概念,并熟悉其生理意義。
(二)細胞的基本功能
掌握細胞膜的物質轉運方式。
掌握細胞跨膜的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形態和產生的原因。熟悉鈉-鉀泵主要作用。
熟悉骨骼肌收縮的機制
了解肌肉收縮時的外部表現和力學分析。
(三)血 液
熟悉血液的組成與基本功能。
掌握血量,熟悉血漿、血清和紅細胞比容的概念。
了解血漿蛋白的種類和主要生理作用。
熟悉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的形成、掌握其生理意義。
知道臨床常用的等滲溶液。
熟悉紅細胞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掌握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正常值、功能。了解血沉、溶血的概念。
掌握白細胞的正常值、分類。熟悉各類白細胞的名稱、形態特征、正常值和基本功能。
掌握血小板的正常值、基本功能。熟悉血小板的形態特征。了解生理性止血。
掌握血液凝固的三個基本步驟。了解促凝因素和抗凝因素。
了解纖溶的概念、生理意義。
掌握血型的概念;ABO、Rh血型的分型依據和臨床意義。
掌握輸血的原則;熟悉交叉配血試驗。
(四)血液循環
掌握心動周期和心率的概念、心率的正常值。
熟悉心縮期和心舒期心腔容積、心腔內壓力、瓣膜和血液方向的變化。
掌握搏出量和心輸出量的概念、正常值和影響因素。
熟悉心室肌細胞、竇房結細胞動作電位的波形和產生的原因;熟悉心電圖的波形和代表的意義。
了解自律性概念、掌握正常起博點、竇性節律。
掌握心室肌細胞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特點及其生理意義。了解期前收縮與代償間歇的概念和臨床意義。
熟悉第一、第二心音產生原因及其特點。
掌握血壓的概念、動脈血壓的正常值(收縮壓、舒張壓和脈壓),動脈血壓的形成和影響因素。
熟悉中心靜脈壓的概念、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熟悉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
熟悉微循環的概念、通路及基本功能。
熟悉組織液生成的原理與水腫產生的關系。
熟悉心臟和血管的神經支配及其基本調節中樞。掌握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過程及生理意義。
熟悉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對心血管活動的影響。了解血管緊張素、血管升壓素對血管活動的影響。
(五)呼 吸
熟悉呼吸的概念、意義和基本環節。
了解平靜呼吸過程中胸內壓和肺內壓變化。
掌握胸內壓的概念和生理意義,并熟悉其形成的原因。
熟悉肺通氣的氣道阻力(與氣道半徑的關系及臨床意義)和彈性阻力(肺泡表面張力,表面活性物質的概念、生理意義和相互關系)。
熟悉常用的肺容積和肺容量的概念及意義。
熟悉肺換氣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熟悉O2和CO2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脫氧血紅蛋白與發紺的關系。
掌握呼吸運動的基本調節中樞;了解呼吸節律的形成機制。
掌握血液O2分壓降低、CO2分壓升高和H+濃度增加對呼吸運動的影響及其影響的途徑。
(六)消化和吸收
熟悉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熟悉胃腸道運動的主要形式(緊張性收縮、蠕動、容受性舒張、分節運動)并了解其生理意義。熟悉胃排空的概念。
了解唾液、小腸液的主要成分與主要生理作用。掌握胃液和胰液的主要成分與主要生理作用。熟悉胃液分泌的機制和調節方式。熟悉膽汁的主要成分與主要生理作用。
掌握小腸在吸收中的作用。
熟悉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吸收形式與途經。
掌握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胃腸道平滑肌運動與消化腺分泌調節作用。
了解胃腸激素的概念。
了解排便反射與臨床意義。
(七)能量代謝和體溫
熟悉食物的卡價、氧熱價和呼吸商的概念。
了解能量代謝的概念并熟悉其影響因素。
掌握基礎代謝率的概念。熟悉基礎代謝率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意義。
掌握體溫的概念和正常值。熟悉體溫的生理變異(晝夜、性別、年齡和肌肉活動)。
了解產熱的部位。熟悉散熱的主要方式及臨床應用。
了解體溫調節的過程和調定點的概念。
(八)腎臟的排泄
熟悉排泄的概念和途徑。熟悉腎臟排泄的生理意義。
掌握正常尿量。熟悉多尿、少尿和無尿的概念。
熟悉腎臟的血液供應特點、腎血流量的調節機制及其生理意義。
掌握尿生成的基本步驟。
掌握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及其影響因素。熟悉腎小球濾過率的概念。
了解腎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對葡萄糖、K+、Na+、Cl-、HCO3-和水的吸收能力。熟悉腎糖閾。掌握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因素。
了解腎小管分泌和排泄的概念。了解H+-Na+交換、K+-Na+交換和排氨過程的生理意義及其相互關系。
掌握腎臟泌尿功能的調節。
了解排尿反射與臨床意義。
(九)神經系統
了解神經元和神經纖維的一般功能;熟悉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了解神經的營養性作用;了解神經膠質細胞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熟悉突觸的概念及突觸傳遞的過程及特征。
熟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傳入系統(上行激動系統)的生理作用。了解軀體痛和內臟痛的概念及臨床意義。熟悉牽涉痛的概念及臨床意義。
掌握牽張反射的概念并熟悉其分類與反射弧。掌握脊髓參與的主要反射活動;了解脊休克的概念及臨床主要表現。了解網狀結構易化區和抑制區對肌緊張的調節作用與去大腦僵直的概念。掌握大腦皮層和小腦對軀體運動的調節功能。
熟悉基底神經節的構成及其生理功能。
掌握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主要生理功能并熟悉其生理意義。掌握膽堿能纖維和腎上腺素能纖維的概念。掌握自主神經受體種類、分布和效應。
熟悉主要的腦電波形和睡眠時相。
了解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的概念及生理意義。
(十)感覺系統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了解軀體感覺的分類。
掌握眼調節的概念、過程和意義。了解眼的折光異常和矯正方法。
熟悉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的生理功能。
熟悉維生素A缺乏和夜盲癥的關系。
熟悉視力和視野的概念。
熟悉聲音傳入內耳的途徑。
熟悉前庭器官的功能。
(十一)內分泌
熟悉激素的概念及其化學分類。
熟悉神經垂體和腺垂體釋放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功能。了解下丘腦調節性多肽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甲狀腺激素對代謝、生長發育、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的生理作用。熟悉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
掌握胰島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并了解其臨床意義。
熟悉腎上腺髓質激素的作用。
掌握糖皮質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與臨床意義。熟悉糖皮質激素的分泌調節及其臨床應用。
(十二)生 殖
了解睪丸的生精和內分泌功能。熟悉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了解卵巢的生卵和內分泌功能。熟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熟悉月經周期形成的原理。
熟悉胎盤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臨床意義。
二、考試形式、時間及題型
1、考試形式及時間: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
2、題型比例:選擇題(100分)
三、考試參考書
1.《生理學基礎》(第3版),朱艷平、盧愛青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