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国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男女之间的唏唏哩哩动态,现言很肉到处做


一、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

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成立于1998年,由原精密儀器及機械、電磁測量技術、自動化儀表與控制技術和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等專業合并成立。在蘇聯專家指導下,1955年哈工大創建了精密儀器專業,1956年創建了電磁測量技術專業,1959年創建了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專業,1962年創建了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專業。這些專業是我國成立最早的一批專業,建國初期為我國培養了一批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和專家。

目前,系設有6個研究所,2個本科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光電儀器方向)。其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包括精密光機電技術與儀器工程和電子信息技術及儀器兩個方向;2個實驗中心:測控技術與儀器實驗中心和光電信息工程實驗中心;1個面向全校開課的技術基礎課教研室及實驗室:公差與儀器零件教研室、實驗室。全系現有教師105人,教授31人,副教授42人,講師28人。其中,國家-、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跨/新世紀人才等高端人才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人,博士生導師36人,省教學名師2人。在45歲以下教師和研究隊伍中,博士化率達93%。本系擁有1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和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防技術研究應用中心,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創新引智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教育部雙語示范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出版教材16本,其中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2本、專著2部。現有現在校生1068人,其中本科生668人,碩士生240人,博士生160人。

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有雄厚的教學、科研實力。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2個國家級重點二級學科:光電信息技術與儀器工程(原精密儀器及機械)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哈工大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綜合水平在全國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2012年的評估中名列第4。現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碩士點、1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形成了超精密儀器技術與工程、自動化測試與控制技術和光電測量與等效試驗技術等三個特色優勢方向。堅持面向尖端裝備制造、航天、國防和高端科學儀器等領域的重大需求,形成了系統完成重大技術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高端專用測量儀器與實驗裝備研制和工程應用等研究環節的研究模式。突破多項重大關鍵技術,研制成功諸如國內第一臺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儀、第一臺圓柱度測量國家標準裝置、第一臺深微孔徑測量軍工最高標準裝置、第一臺激光核聚變靶標瞄準裝置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的大型高端儀器;研制成功了某型高性能成像制導系統、軍用飛機光學吊倉、星光導航等光學成像系統,并已定型列裝;研制成功了各類光學、激光和無線電制導武器,以及衛星、飛機等40余種型號武器裝備的自動測試系統,并已定型列裝,部分型號出口,成為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自動測試領域的標準技術。

2006年由譚久彬教授領導的超精密光機電一體化儀器工程研究團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近三年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10余項;科研經費連續2年超過2億元。近五年發表論文750余篇,SCI論文220余篇,SCI他引310余篇次;獲中外發明專利15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0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

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國際化一流大學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標。國際化的思維、有效的國際交流是達到這一目標的保證。學科每隔兩年舉辦一次國際學術會議,屆時來自十幾個科技發達國家的專家學者蒞臨我學科和專業作講學和科研研討,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也是他們運用外語直接探討學術問題的絕好機會。

學科常年聘請國內外知名教授、世界著名學者多位,如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的Wilson教授、英國Wawick大學的Whitehouse教授、德國聯邦物理研究院(PTB)的Boss教授、Abou-ied教授和Jusko教授、Chetwynd博士,美國NIST(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TedVorburger博士為顧問教授;日本農工大學梅田倫宏博士為兼職博導;我校首席海外學術顧問、國家友誼獎獲得者法國INSA的I.E.Magnin教授,法國國家科學院的ZhuYuemin教授—兼職博導,法國INSA的DidierVray教授—顧問教授。他們來校短期講學,提出建設性意見,提供國內外交流的渠道,聯合指導研究生。

我系從2016年起按“儀器類”大類專業招生,分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精密光機電技術及儀器方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方向,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光電儀器方向三個專業方向。

二、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專業簡介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國防重點專業,工信部重點專業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隸屬于信息技術領域的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該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2012年在全國同類學科的評估中名列第四,具有很高的學術聲譽。本專業始終瞄準高科技前沿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密切結合航天和國防尖端技術的前沿需求,開展科學研究與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了以航天、航空、先進裝備與信息裝備制造為背景,以超精密測試技術與裝備、自動化綜合測試與控制主要特色的專業方向。近三年累計科研經費超過4億元。

本專業重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實驗中心對學生全天開放,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近三年,在國際和全國大學生各類競賽中,獲得國家一等獎3項,二等獎13項,省級一等獎5項。

    專業特色

本專業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傳輸、分析處理及應用、精密光機電一體化儀器工程、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統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特點。是精密機械、電子光學、電子、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多學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術密集型綜合專業;借助新原理儀器技術和理論,為自然科學研究的新進展和重大突破提供創新手段;新原理儀器技術的發明直接引領了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促成了如納米技術等一大批新興學科分支的誕生,對高新科技與工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和推動作用。

在國家教育部新一期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四

始建立于1955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儀器類專業

教育部高等學校儀器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建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博士后流動站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

2014年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工信部重點專業

國防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

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富有創新精神、團隊合作能力、較強的工程實踐和研究能力、具備在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在測控技術及儀器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畢業生將成為在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學科領域國內外研究生深造的后備軍;或能夠從事現代傳感器、智能化儀器、精密光機電一體化儀器與專用精密測試裝備、現代測試與控制系統、工業自動檢測與過程控制、工業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科學研究、設計、開發、教學和管理工作。

    師資力量

本專業所屬一級學科為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包括兩個二級學科:光電信息技術與儀器工程(原精密儀器及機械)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師資來源于這兩個二級學科。現有教師105人,教授31人,副教授42人。其中,國家-、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跨/新世紀人才等高端人才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人,省教學名師2人,留學回國人員25人,實驗室教學人員7人,目前,本專業的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占45歲以下教師總數的94%,為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高學歷的教師隊伍。

    課程體系

本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五大類課程:精密機械、電工電子及計算機系列、光電檢測、儀器設計和測控系列課程。受到精密光機電儀器和測控系統的設計和開發的基本訓練。

    就業去向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有65%以上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其他畢業生主要進入國內知名科研院所、技術開發類企業以及事業單位從事技術研究或管理工作,大多數到航空航天(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航工業和中國商飛等)、信息通訊(華為、中興等)等行業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三資企業(如美國安捷倫、是德科技、NI和TI等)及大中型國有企業就業。

國內主要深造院校:清華、我校

境外深造院校:斯坦福大學、耶魯、牛津大學、帝國理工、悉尼大學、康奈爾大學、華威大學等世界百強高校

就業單位: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集團所屬院所、中國商飛、中車集團、長春光機所、華為、中興、Intel、美國安捷倫、GE、NI和TI等

    科研成就

本專業國防特色突出,發展勢頭強勁,在儀器科學與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我國的航天和國防事業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近三年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863、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10余項。科研經費連續2年超過2億元。近年發表論文750余篇,國際SCI論文220余篇,SCI他引310余篇次;獲中外發明專利15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

三、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光電儀器方向)

    專業簡介

本專業是我國在2003年國家首批成立的“光電信息工程”專業之一,2012年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本專業隸屬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可以說是21世紀最具魅力的朝陽產業,具有鮮明的科技前沿性。培養具備光學、機械、電子學、信息和計算機等知識結構、在信息及相關領域有跨學科綜合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的高級復合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

專業建設始終瞄準高科技前沿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形成了以光電信息獲取、精密和超精密光電測量技術與儀器、光電傳感與測量技術為主要特色的特色專業方向。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特點,對高新科技與工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和推動作用。

在國家教育部新一期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四

始建立于2003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光電信息工程專業

教育部高等學校儀器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建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博士后流動站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堅實數理基礎、較強的工程實踐和研究能力、富有創新精神,掌握光學技術、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跨學科知識,具備在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在光電信息工程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將成為在光電信息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學科領域國內外研究生深造的后備軍;或成長為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工程、光電儀器工程、光通信技術、光電技術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領域具有科學研究、設計、開發、教學和管理能力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成長為依托專業體系培養的寬厚基礎和素質,能夠在其他學科和領域實現突破性交叉成長的優秀人才。

    師資力量

專業具有一支高水平、優秀的教師隊伍,幾十年來積累和沉淀了豐富的教學、科研、工程方面的成就和經驗。現有教學人員60人,其中教授24人(含博士生導師22人),副教授20人,留學回國人員18人,實驗室教學人員7人。目前,本專業的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占45歲以下教師總數的94%,博士率高。既有多位資深的博導,也有中青年主力教師。這支隊伍學術水平高,實力雄厚,作風穩健、基礎扎實、進步快、沖勁大、能創新,能科研、能教學。學科帶頭人是200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首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獲得者譚久彬教授,還有多位教授學者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獎勵。

    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設置以信息為主線,光和電為兩大主干,加上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等課程,體現了光、電、機、控、計算機相結合的寬基礎、綜合性強的特點。學生接受光電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就業去向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有65%以上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其他畢業生主要進入國內知名科研院所、技術開發類企業以及事業單位從事技術研究或管理工作,大多數到航空航天(例如)、信息通訊(華為、中興等)等行業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三資企業(如美國NI、德國TI等)及大中型國有企業就業。

國內主要深造院校:清華、我校

境外深造院校:斯坦福大學、耶魯、牛津大學、帝國理工、新南威爾士大學等

就業單位:航天各院、長春光機所、華為、中興、Intel、美國NI等

    科研成就

專業建設始終瞄準高科技前沿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密切結合航天和國防前沿技術的需求,開展科學研究與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近年來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儀器設備開發專項”、“973”、“863”、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00余項。近5年科研經費超過4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各1項,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21項;申請國際發明專利5項,中國發明專利100余項,已獲授權75項;SCI、EI、ISTP檢索文章300余篇。

四、國際合作

我系通過與海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簽署學生交流和交換協議,組織學生到海外進行學位教育、聯合培養、交換學習、合作研究、短期交流、暑期實踐、企業實習和參加國際會議等。主要有耶魯、斯坦福、牛津、帝國理工、佐治亞理工、麥吉爾和悉尼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為進一步拓寬學生海外教育交流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利用教育部/外專局重大儀器技術創新引智基地,與國際上測量和儀器領域的著名權威科研部門和大學建立起合作研究和定期交流的穩定聯系,共焦顯微技術與理論的奠基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Vilson教授受聘“-”和“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與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首席科學家Abou-zeid教授,開展激光干涉測量的合作研究。該所還是英國牛津大學&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的海外學術合作基地,與英國牛津大學、國家物理實驗室(NPL)、伯明翰大學、Warwick大學、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俄羅斯門捷列夫計量院、俄羅斯科學院和圣彼得堡光機與信息技術大學等有密切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互派學者和研究生。

HIT-INSA中法生物醫學圖像聯合研究中心和哈工大中法學術合作交流基地,通過科研項目合作、聯合培養及海外學術合作基地的建設,拓寬國際交流渠道。目前已經建立合作關系的國外合作機構包括: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法國國家應用科學院(INSA_Lyon)、法國國家醫學信號與圖像應用技術研究中心(CREATIS)、法國特魯瓦工程技術大學(UTT)。

五、校企合作及聯合實驗室

本系不僅建有校內實踐基地,同時與國內外多個知名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及海外實踐基地,為本系兩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本系目前已經建立的聯合實驗室及國家級工程教育中心有:

1.2006年成立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HIT-INSA中法生物醫學圖像聯合研究中心;

2.2007年教育部批準建設“自動測試及儀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2007年“重大儀器技術創新引智基地”入選國家第三批“111計劃”建設;

4.譚久彬教授等與英國牛津大學建立海外學術基地,長期互派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合作;

5.譚久彬教授等與德國PTB(德國聯邦物理研究院)建立海外學術基地,長期互派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并與10余個世界一流大學與研究機構建立起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

6.劉宛予教授等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建立海外學術基地,并且已建立了首個HIT與INSA的生物醫學圖像聯合研究中心,并申請成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海外實驗室(LIA);

7.彭喜元教授團隊,依托“自動測試與儀器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分別與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三院三部、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中國商飛試飛測試中心建立了“測控技術”、“測試與保障技術”、“衛星測試技術”和“民機試飛測試技術”四個校企聯合實驗室,并與帝國理工和悉尼大學,共建面向工業互聯網高性能計算技術研究的“定制可重構計算技術聯合實驗室”,構建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

8.與自動化儀表領域國際著名公司——德國Endress+Hauser公司合作,建立了國際聯合實驗室,目前該公司已通過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審批;2011年,與美國NI公司合作成立了“虛擬儀器聯合實驗室”;

9.2011年,與廣州市風標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共建PROTEUS仿真實驗室和認證培訓中心;

10.與法國南錫第一大學(UniversiteHenriPoincare)、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等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都建立了良好和緊密合作關系。

上述學術研究平臺、聯合實驗室、海外學術基地的建設與持續發展,將為本本系三個專業方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更高、更好的條件。

六、大類專業招生分流方案

我系從2016年起按“儀器類”大類專業招生,分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精密光機電技術及儀器方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方向,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光電儀器方向三個專業方向,其中“測控技術與儀器”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是國防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及國防重點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是工信部重點專業。各專業方向分流方案如下:

1.儀器類專業包括: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精密光機電技術與儀器工程方向;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電子信息技術及儀器方向;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光電儀器方向;

2.操作原則

(1)學生自愿填報志愿,系根據專業(方向)分配名額,參考學生前三學期學習成績和專業特長,擇優錄取;

(2)根據分流專業(方向),重新分配班級。

七、科研成果展示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介紹

項目名稱: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技術與裝置
該成果由超精密光電儀器工程研究所團隊經過十八年的系統研究與攻關,提出多模復合靜壓氣浮勻化方法和基準間誤差分離方法等,使勻化效應顯著提升,原理誤差被完全消除;發明了新原理運動基準和誤差分離系統,主要技術指標領先于國際同類技術;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儀。該類大型專用超精密測量儀器批量裝備到我國航天和國防領域,解決了我國航天和尖端國防裝備中核心部件的測量難題;同時,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基準型圓柱度測量儀,首次建成國家級圓柱度計量標準裝置,結束了我國在該技術領域沒有國家級計量標準的歷史,實現了全國范圍內該量值的準確一致。

在該方向上共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出版專著2部,獲授權發明專利60余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授權3項。制定標準18項。該成果獲200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介紹

項目名稱:大深徑比微/小孔徑超精密測量技術與裝置
該成果由超精密光電儀器工程研究所團隊經過十三年的系統研究與攻關,提出基于雙光纖共球耦合和微焦準直的微位移傳感方法,將傳感器測頭徑向位移問題轉換為激光準直光束偏轉問題,從原理上解決了最小測量孔徑和最大測量深度受光學系統數值孔徑與景深制約的難題;發明新原理測量裝置,主要技術指標領先于國際同類技術。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大深徑比微/小孔計量標準裝置與專用超精密級儀器,建成軍工計量最高標準裝置,首次建立起我國該類量值的先進完整的計量體系,實現了全國范圍內該類量值的準確一致。在系列型號武器裝備核心器件加工與測量,以及有關型號發動機研制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該方向上共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3項,制定標準5項。該成果獲201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介紹

項目名稱:超精密光刻機雙工件臺系統樣機研發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目的是實現國家重大科技戰略目標,并形成重大戰略產品。在“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專項中的“光刻機”被譽為尖端裝備的“珠穆朗瑪峰”。該裝備共有六大核心技術亟待突破,其中我校超精密光電儀器工程研究所譚久彬教授牽頭承擔的“超精密光刻機雙工件臺系統樣機研發”項目包含了其中的三大核心技術,總經費達2億多元。

超精密光刻機是在納米精度水平上把光機電控集成在一體的尖端加工與測量裝備,可加工出幾十納米,甚至十幾納米線寬的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其工作時性能指標在尖端裝備發展史上達到空前的水平,如最大運動速度達2.2m/s,最大加速度達60m/s2,這相當于從零加速到100km/h所需的時間為1.3s,超過世界上的任何一款超級跑車的極限啟動速度;其同步精度達2nm,相當于兩架以1000km/h飛行的飛機,其同步偏差為1μm。

該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如由19路雙頻激光干涉儀構成的空間實時測量系統、零剛度氣磁復合隔微振計量框架系統和高速回轉換臺與調整定位系統的主要技術水平都達到國際前列地位。

國家科學儀器重大開發專項項目介紹

項目名稱:超高分辨率反射式立體層析共焦顯微鏡研制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是“十二五”期間啟動的重大科技舉措,旨在推動國產高端科學儀器的自主創新與產業技術轉化。我系超精密光電儀器工程技術研究所于2010年承擔了首批啟動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項目“超高分辨率反射式立體層析共焦顯微鏡研制”,項目總經費4250萬元。共完成了4種原理共焦顯微儀器開發,其中包括:計量型共焦顯微鏡、共焦顯微輪廓儀、多光譜生物共焦顯微鏡和熒光生物共焦顯微鏡。

項目實施過程中,課題組提出一種新的顯微儀器原理,實現了光滑高曲率微結構以及宏觀光學輪廓無機械掃描探測,解決了國際現代光學計量領域的一個瓶頸問題。所開發的光學儀器對光滑傾斜曲面的探測能力達到88.4°,曲面測量能力超過系統理論極限的82%;一項核心關鍵技術被收錄到國際標準文件。所開發的共焦顯微鏡儀器分別在兵器205研究所、航天二院25所、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學部、中國計量院得到初步應用,并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簽署了銷售合同。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介紹

項目名稱:神光III原型裝置靶場光電測量
研制了大口徑、長焦自準直顯微監測儀,首次建立了高精度的靶場正交坐標系,及靶場網絡化自動控制系統。設計了適合于真空環境、狹小空間使用的靶面傳感器,采用CCD多維成像技術,實現了靶的六維精密定位和多路激光的快速引導,該傳感器作為裝置建設成功的標志性成果被CCTV報道。高精度、高可靠性、真空潔凈環境多束高能激光經幾百米的距離傳輸后作用在幾毫米的靶丸上,激光瞄準總體精度要求小于50μm(RMS)。這個精度相當于距離500公里外的位置將一個高爾夫球精確的打入6厘米的洞中。

溫馨提示:本欄目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內容僅供初步參考,倘若涉及您的重大決策,建議查看官方網站或其它權威渠道。投訴


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2021年)

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 (2021年) 序號 門類 專業類
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2021年)

2021年新增本科專業出爐 高校新增的熱門專業有哪些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經申報、公示
2021年新增本科專業出爐 高校新增的熱門專業有哪些

必看!收入最高的3類專業 你報了嗎?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了2018年平均工資主要數據,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
必看!收入最高的3類專業 你報了嗎?

悶頭讀書十來年 專業到底該咋選

  Q:選擇大學專業時,權衡哪些維度的信息對未來發展比較好?   A:最重要的是你要
悶頭讀書十來年 專業到底該咋選

這個專業再紅上幾十年不奇怪

6月19日,廣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教授陳建二受《5分鐘名師教你報專業》欄目
這個專業再紅上幾十年不奇怪

2020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

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國際性高等教育研究組織Quacquarel
2020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

這9類專業最適合女生報考(附點評)

1.經濟學類: 包括金融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與證券、會計學、經濟學等
這9類專業最適合女生報考(附點評)

高考同學注意:要報志愿,高校排行榜咋參考

在近年的填報志愿中,大家都喜歡談排名,各種排名大行其道,讓人眼花繚亂,卻不知到底
高考同學注意:要報志愿,高校排行榜咋參考

高考填報志愿女生高薪專業盤點

高考填報志愿女生高薪專業盤點 高考填報志愿成為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上大學讀哪一
高考填報志愿女生高薪專業盤點

學醫是理科生的專利?這3大醫學專業,文科生報考有優勢

大學專業總是和畢業就業聯系在一起的,雖然從選擇到畢業中間隔了四年的時間,但是在我
學醫是理科生的專利?這3大醫學專業,文科生報考有優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高尔夫| 浦东新区| 治多县| 瑞金市| 云龙县| 涡阳县| 文登市| 松江区| 永定县| 科技| 石渠县| 丰都县| 临城县| 广灵县| 周口市| 陕西省| 香港 | 额济纳旗| 鄂温| 阜南县| 库车县| 沅江市| 潮安县| 察雅县| 南召县| 泰来县| 仁化县| 阳曲县| 凌源市| 兴义市| 定结县| 兴和县| 德庆县| 麦盖提县| 桐城市| 敦煌市| 黄冈市| 城步| 汕头市|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