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教授講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現代工業的“糧食”
專業名稱: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專業導游:金湘亮教授
1、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重要性?
微電子技術是建立在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各種半導體器件基礎上的高新電子技術,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電子技術作為現代工業的“糧食”,集成電路的應用已經滲透至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并成為支撐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安全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對現代社會和經濟建設起到決定性作用。
微電子技術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
從身份證件、電話、電視機、洗衣機、手機、個人計算機到汽車,目前人均50-150塊集成電路芯片支持著國人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運轉。微電子已成為全面構建現代信息社會及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
微電子產業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杠桿。
1元集成電路產值可帶動7-10元的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增長,以及50-100元的GDP增長。2013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直接或間接貢獻GDP約8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25%,集成電路產業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杠桿。
微電子技術是構建國防安全的關鍵基礎。
集成電路是國防軍事設備的核心部件,其在飛彈、導彈、航天器、軍艦、軍械及戰車中的價值比重分別約為42%、59%、62%、31%、25%、31%,集成電路產業的持續發展是我國自主構筑國防軍事實力的關鍵基礎。
微電子技術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途徑。
集成電路產業是典型的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的產業。2009年集成電路產業每萬元產值能耗不足國民經濟平均水平的15%。與此同時,集成電路產品在電源管理、工業過程控制等中的廣泛應用也有望在2020年將總體經濟能源消耗水平降低至當前的70%,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途徑。
2、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國內外現狀?
衡量微電子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集成度,至今為止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在遵循著“摩爾定律”,即單個芯片上的器件數每18 個月增長1 倍,DRAM 儲存量3 年提高到原來的4 倍,其發展歷程如下。1947 年底,美國貝爾實驗室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晶體管,微電子技術開始萌芽。體積微小的晶體管使集成電路的出現有了可能。之后,美國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基比爾于1958 年制成了第一個集成電路的模型,1959 年德州儀器公司宣布發明集成電路。同年,美國著名的仙童公司將一整套制造微型晶體管的“平面工藝”移到集成電路的制作中,很快集成電路由實驗室實驗階段轉到工業生產階段。1962年MOS 場效應管試制成功,1964 年成功制出PMOS 集成電路。與分立元件電路相比,集成電路的體積大大減小,同時功耗低,可靠性好,工藝簡單,更適合于大量生產。至今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已提高了500 萬倍左右,特征尺寸縮小了近200 倍,單個器件成本下降了約100 萬倍,單片集成度達到數億個晶體管。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爭奪中國芯片市場,或將使中國芯片面臨“滅頂之災”。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平說,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
芯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普遍應用于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幾大領域,幾乎起著“生死攸關”的作用。但我國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
在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廣泛使用外國芯片。專家指出,國外芯片制造廠商有可能通過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馬來竊取商業數據或機密,也可以通過病毒、惡意軟件來操控控制系統,引發安全事故。
在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力、污水處理、制藥、化工、礦業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基礎設施領域,芯片也無處不在。但在這方面,我國使用的芯片也大多被國外芯片壟斷,再加上國內缺少相關技術對設備進行監控、管理,容易引發諸多安全隱患。
我國的芯片進口往往“不設防”,不設置任何門檻,甚至允許國外公司直銷,給國防安全留下重大隱患。外國可以對銷往全球的信息產品進行監控,甚至在大規模芯片等關鍵部件內安裝“插件”留“后門”,通過特殊手段啟動,發回芯片所處理的各種數據,以控制芯片執行特定任務。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出現,國家信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自2001年的18號文之后,中國大陸在國家層面就沒有推出過針對集成電路產業的系統性扶植政策,2011年的新18號文更多的是對原有產業政策的補充和發展。分析早期國家IC產業的政策內容以及后來行業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2001-2011這十年間中央政府對于大陸IC產業的主要政策傾向是培育,相關政策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在這10年內,中國快速形成了本土化的IC產業集群。2014年6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湖南省也在密集調研希望將集成電路產業打造成湖南省又一戰略性新興產業。
3、湘潭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特色?
湘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1977年恢復高考,即在物理學專業開設光學專門化方向、無線電物理專門化方向,1986年,光學實驗室被評為教育部“實驗室工作先進集體”,后來光學專門化方向發展為光學儀器專業,1998年后又調整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無線電物理專門化方向發展為電子工程專業,1998年后統一調整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隨著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相關平臺相繼建立,2001年獲得物理電子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設立微電子學本科專業;2003年獲得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微電子學本科專業被批準為湖南省特色專業;2011年獲得集成電路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湘潭大學微電子學學科的學術水平在國內排名第26名,在省內排名靠前。所以說,微電子學科是我們的特色。
4、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是在物理學、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學等多個學科和超凈、超純、超精細加工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微電子技術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得到迅猛發展的一門高科技應用性學科,是21世紀電子科學技術與信息科學技術的先導和基礎,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被譽為現代信息產業的心臟和高科技的原動力。本專業主要學習半導體器件物理、功能電子材料、固體電子器件,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技術、微機械電子系統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微電子技術領域初步具有研究和開發的能力。
5、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能在微電子科學技術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要求在物理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微電子學等方面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掌握微電子器件及集成電路的原理、設計、制造、封裝與應用技術,接受相關實驗技術的良好訓練,掌握文獻資料檢索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實驗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領域初步具有研究和開發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堅實、系統的數學和物理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實驗方法;
2. 掌握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器件的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集成電路制造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相關設計軟件;
3. 具有電子材料、器件、電路與系統的設計及應用開發能力,具有電路分析、工藝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圖設計等基本能力;
4. 了解本專業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電子產業的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
5. 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能閱讀專業外文文獻;
6.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會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具有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7. 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與人文素養,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并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6、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主修課程和就業方向
主修課程:微電子學導論、半導體物理、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模擬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工藝原理等。
就業方向:可選擇到中、高等職業院校從事專業教學和管理工作,或到集成電路制造廠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以及通信和計算機等信息科學技術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及管理等工作,也可選擇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固體電子學、通信、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繼續深造,攻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