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文智教授帶你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學習(研究)計算機領域相關知識,尤其是學習如何創新應用計算機知識來探索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從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綜合培養學生成為相關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領軍人才。
硬件類,如邏輯與計算機設計、計算機組成、計算機體系結構等,講述計算機硬件及相關系統;算法與語言類,如算法分析、數據結構、C語言、Java等,講述編制計算機程序所需的語言基礎及方法;系統類,如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并行計算、移動計算等,講述不同級別的計算機系統的原理及方法;應用類,數據庫、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等,講述不同領域進行應用程序開發所需的計算機知識;安全類,操作系統安全、數據庫系統與數據庫安全、網絡安全等,講述保障計算機系統及數據安全所需的相關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學習計算機的前提就是喜愛計算機技術,對相關知識和技術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作為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新興學科,快速發展變化的時代潮流也令計算機技術有著獨特的“創新性”:滲透于生活各個方面的計算機創新技術噴涌而出,你甚至無法想象下一秒它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為適應這種充滿挑戰的“創新性”,就需要學生有快速學習、吸收知識的能力。既有創新思維,又腳踏實地,能靠著鍥而不舍的精神讓創新技術生根、發芽。
許多同學最初對計算機思維的理解感到困惑,難以想象僅靠“0”和“1”兩個數字就能完成諸多龐大的計算。但在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后,能逐漸正確理解和運用相關思維,體會到計算機世界的奇妙;另外,專業90%以上主干課程使用的是優秀英文教材,對于剛進入計算機專業學習的學生來說,大量的英語閱讀會有些吃力。但是,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需要我們及時了解最新的技術進展,一定的英文基礎將為我們今后把握時代科技前沿提供保障。
許多人認為學習計算機是學習修電腦、做網頁,但事實并非如此。會用計算機這一工具是學好計算機專業的基礎,但專業更重要的內容是運用計算機去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曾有人認為計算機專業是“年輕飯”,隨著年齡的增長,參與計算機工作將會越來越感覺吃力,缺乏競爭力,這是比較片面的看法。事實上,它是一個“學到老,用到老”的專業,隨著經驗的累積,參與計算機工作將愈發能有所突破和創新。比如越是資深的項目主管越能快速高效地帶領團隊完成項目要求,越是有經驗的科研工作人員越能發掘技術創新點。
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技術和理、工、農、醫、文等多領域交叉,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中。如今,從互聯網技術到多樣計算機設計、智能手機應用、智能機器人,甚至是環境分析、金融數據分析預測、醫學儀器設計和圖像分析等,都需要大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計算機還和藝術相結合,發展出了數字媒體、影視動畫設計等新的方向,豐富我們的生活。
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面很廣,以圍繞與IT技術相關領域為主。浙江大學2013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192人,就業和升學學生191人,其中就業簽約占37?5%,國內升學占26?04%,國外升學占33?85%、自主創業為2%。學生畢業后主要到微軟、Google、華為、騰訊、百度、網易、淘寶和部分國有銀行等著名企業就職,有9個學生直接到海外就業。歷年來,我們的畢業生年薪調查穩居全校前2。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我國高等學校中較早建立的計算機系之一,但也是一個年輕的學科,培養了諸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人才。如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陳左寧院士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最吸引我的——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作為新興前沿學科,有著足以改變生活、改變世界的活力,這也是吸引我選擇計算機的主要原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所不在的“創新性”。5年前我們都無法想象會有智能手機、平板等便利我們生活的電子產品出現;5年前我也無法想象我們的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計算機、自己組建團隊開發網絡APP。創新帶來的活力令我們的學習、研究項目豐富多彩:人工智能、智能終端、互聯網技術等都滲透于我們的課程中;ACM程序設計大賽、SC超級計算大賽、嵌入式大賽、信息安全大賽等都是課外最吸引同學們的活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給予了我們盡可能多的創新機會,“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陳文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習十分注重對我們學生創造力、合作精神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我們的課程作業往往和實際問題相切合,且需要團隊共同完成。依靠全面和嚴格的課程體系優勢和“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極大鍛煉。因此,這個專業的就業起步較高,進步空間大。而我也堅信,這四年,不論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將會是以后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大四學生謝至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