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教授講專業】文化產業管理
專業名稱:文化產業管理
專業導游:宋銀桂教授
1、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習(研究)的對象是什么?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21世紀初開始在我國高等學校開始設置的新興專業,它的出現是以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社會大眾對于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為背景的。而且,隨著這一過程的不斷延伸,其發展可謂方興未艾。
本專業內涵人文、產業經濟和管理學,知識面廣,學科跨度大,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人文學科以及與文化產業管理有關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內外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現狀,了解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具有文化產業創意、策劃、管理、營銷、投融資等多方面的基礎知識與業務技能;了解相關國家文化產業管理的先進理念與運營模式。
2、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覆蓋的領域有哪些?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文化產業的定義,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一般包括生產和銷售文化產品的行業、文化咨詢與服務行業以及為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具體來說包括出版、影視、音像制品、會展、演出、娛樂、體育、網絡、創意、策劃、旅游、經濟等行業。
3、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中的地位
文化產業是新興產業,向來被譽為“朝陽產業”,隨著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斷提高,不僅要有量的擴張,而且要有質的提升,社會越進步,需求越旺盛。因此,文化產業又是“日不落產業”。有統計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產值增長速度達到了年均15%。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左右,而作為文化產業最為發達的美國,這個比重超過了12%。世界范圍內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在6%左右,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均超過了7%。“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就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因此,文化產業在我國的發展還有廣闊的空間和市場,而且這一過程永無止境。由此可見,文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突出的。
4、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
本專業以市場為導向,培養能適應出版、報業、旅游、影視、娛樂、網絡等各級各類文化產業需要,掌握中國文化、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創意與策劃、投融資等學科和領域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文化產業項目策劃與運作、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文化產品的設計與創作、市場調查與營銷管理、文化產業投融資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文博事業、文化娛樂、文藝展演、新聞出版、影視音像、網絡媒體、動漫制作等文化企事業單位以及黨政機關、大專院校、公私企業從事策劃、咨詢、開發、營銷、管理、研究、教學等工作。
5、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主修的課程有哪些?
文化產業涵蓋面很廣泛,湘潭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設有“文化產業投融資”和“文化項目創意與策劃”兩個專業方向。除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現了不同的方向特色外,還設有共同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包括中國文化概論、世界文化概論、文化產業概論、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文化產業管理概論、文化產業項目管理、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文化產業政策與法規、文化市場營銷、文化傳播學、國際文化貿易、地域文化與文化產業、旅游文化學等。
6、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特點
本專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科的交叉性。本專業畢業生所授學位為管理學學士學位,但其知識跨人文、產業經濟、管理學等不同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其次是專業人才的復合型。復合型人才對本專業學生而言一是指知識的復合型,包括前述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二是指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的復合,本專業在注重理論傳授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設置了較大比重的實踐、實訓學分。第三是專業人才的應用性。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屬應用型專業,因而更加側重學生的創造性和轉換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