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解讀
Q1:本專業的學習(研究)對象是什么?
機械電子工程是將機械、電子、計算機、控制等理論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通俗地講,機械電子工程的學習對象就是“機電產品設計、制造與開發”。從智能機器人到航天飛機都體現了機械與電子的完美結合,已經成為21世紀發展的熱點。
Q2:本專業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課程?
工程力學、工程圖學、機械原理及設計、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A、電機與傳動控制基礎、控制工程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械制造技術基礎A。
Q3:本專業的辦學水平如何?
江蘇大學本專業是江蘇省首批特色專業、“十二五”重點專業。所在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設有江蘇省機械工程產學研聯合培養示范基地、江蘇省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本專業現有教師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達80%,具有很強的教學、科研能力,主持完成國家自然基金、863項目、國防科技計劃課題100余項,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EI收錄學術論文30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130項。經過近30年的發展形成了液壓與氣動控制技術、機電控制技術兩個特色方向,在機電行業中享有較高知名度。
截至目前,本專業已為全國機電行業培養了20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碩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1篇,江蘇省優秀博士、碩士論文6篇;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江蘇省本科生科技創新大賽獎、企業組織本科生科技創新大賽獎等10余項。
Q4:本專業有哪些價值與功用?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培養工程師的搖籃,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的地方。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開展智能制造裝備研發,助推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盡早實現;第二,高性能、智能化機電產品如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更好地服務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社會創造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工作環境。
Q5:哪些同學適合學習本專業?
對機電產品、電子技術、控制技術、機器人等感興趣,有志于從事智能化產品設計與制造的同學,適合學習本專業。
Q6:本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什么特質?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力學基礎及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吃苦耐勞的高尚品德。
Q7: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
本專業旨在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有開闊的視野和社會責任感,掌握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是機、電、液一體化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勝任機械電子工程技術領域的工作崗位,成為所在部門的技術和管理骨干。
Q8:在本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第一學期剛接觸工程學科重要的“圖紙語言”——工程制圖時,學生可能會由于空間抽象感不強,暫時遇到一點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都能克服。
Q9:社會上對本專業存在的認識誤區是什么?
社會對本專業的認識度很高,但也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比如,有人認為機械電子工程是一個“又機又電”的專業,對“機”和“電”方面的基礎知識都要求很高,一般人很難精通這個行業。為此,專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有合理的培養計劃,專業的實驗室,并為每位同學安排了專業導師為其指點迷津,學生無須擔心。
Q10:本專業的深造途徑有哪些?
本專業依托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成績優秀者可以提前免試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并可申請碩博連讀。
Q11:本專業的畢業生,大致工作區域是哪里?
有機電產品的地方,就需要機械電子工程人才,本專業的工作區域非常廣闊。本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區域主要是以江蘇、上海為主的長三角地區、京津地區等。
機械電子工程是將機械、電子、計算機、控制等理論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通俗地講,機械電子工程的學習對象就是“機電產品設計、制造與開發”。從智能機器人到航天飛機都體現了機械與電子的完美結合,已經成為21世紀發展的熱點。
Q2:本專業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課程?
工程力學、工程圖學、機械原理及設計、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A、電機與傳動控制基礎、控制工程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械制造技術基礎A。
Q3:本專業的辦學水平如何?
江蘇大學本專業是江蘇省首批特色專業、“十二五”重點專業。所在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設有江蘇省機械工程產學研聯合培養示范基地、江蘇省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本專業現有教師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達80%,具有很強的教學、科研能力,主持完成國家自然基金、863項目、國防科技計劃課題100余項,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EI收錄學術論文30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130項。經過近30年的發展形成了液壓與氣動控制技術、機電控制技術兩個特色方向,在機電行業中享有較高知名度。
截至目前,本專業已為全國機電行業培養了20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碩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1篇,江蘇省優秀博士、碩士論文6篇;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江蘇省本科生科技創新大賽獎、企業組織本科生科技創新大賽獎等10余項。
Q4:本專業有哪些價值與功用?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培養工程師的搖籃,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的地方。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開展智能制造裝備研發,助推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盡早實現;第二,高性能、智能化機電產品如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更好地服務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社會創造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工作環境。
Q5:哪些同學適合學習本專業?
對機電產品、電子技術、控制技術、機器人等感興趣,有志于從事智能化產品設計與制造的同學,適合學習本專業。
Q6:本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什么特質?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力學基礎及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吃苦耐勞的高尚品德。
Q7: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
本專業旨在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有開闊的視野和社會責任感,掌握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是機、電、液一體化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勝任機械電子工程技術領域的工作崗位,成為所在部門的技術和管理骨干。
Q8:在本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第一學期剛接觸工程學科重要的“圖紙語言”——工程制圖時,學生可能會由于空間抽象感不強,暫時遇到一點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都能克服。
Q9:社會上對本專業存在的認識誤區是什么?
社會對本專業的認識度很高,但也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比如,有人認為機械電子工程是一個“又機又電”的專業,對“機”和“電”方面的基礎知識都要求很高,一般人很難精通這個行業。為此,專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有合理的培養計劃,專業的實驗室,并為每位同學安排了專業導師為其指點迷津,學生無須擔心。
Q10:本專業的深造途徑有哪些?
本專業依托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成績優秀者可以提前免試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并可申請碩博連讀。
Q11:本專業的畢業生,大致工作區域是哪里?
有機電產品的地方,就需要機械電子工程人才,本專業的工作區域非常廣闊。本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區域主要是以江蘇、上海為主的長三角地區、京津地區等。